神通广大的成语故事


神通广大

拼音shén tōng guǎng dà

基本解释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。现形容本领高超;无所不能。

出处《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》:“师曰:‘你神通广大,去必无妨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神通广大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神通广大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期颐之寿 《南齐书·禇炫传》:“使渊作中书郎而死,不当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颐之寿。”
不可胜举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。”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存而不议 唐·独孤及《仙掌铭并序》:“后代揭厉于玄踪者,聆其风而骇之,或谓诙诡不经,存而不议。”
户限为穿 唐 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(智永禅师)积年学书,秃笔头十瓮,每瓮皆数石。人来觅书,并请题头者如市,所居户限为之穿穴。”
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这事情应难、应难造次。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